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3-至今)
2010年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进入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以精神思想和大学文化为依托,以专业改革和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营造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水乳交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发展战略。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点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授权审核,使学科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成功获批“光源与照明”本科新专业,该专业获批2012年度省级重点支持专业。计算机专业获批国家级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物理与光电技术实验中心获批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与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以光子学研究所为依托,2012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中国节能协会等联合授予我校“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称号,我校成为全国首个获批此基地的高校。同时,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授予我校“半导体照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基地”称号。
扎实推进学院民主化进程,成立了教授理事会,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分级规范工作中充分发挥教授理事会作用,在材料审核、评分、公示等环节全程向教师公开,接受监督,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了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
创立并实践以研究室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全程”“ 全景”的培养方法,推动学生培养的思想源头创新,学院六个领域的研究室,参与学生达数百人,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申请专利近百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2010)
大连工业大学在扩招5年后,进入大发展阶段。校党委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学校现状,将原信息工程系、数理系、现代教学部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设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六个专业。共有面向全校个专业四大基础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电工学)。学院设置自动化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物理与光电技术系、应用数学系、网络管理中心。
信息学院成立后,进行了学科间整合、专业和基础的结合、学校和企业联合、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等,并取得了可喜成就。2004年实行了信息类学科的大类招生。建立了与索恩照明公司、广域公司、plc产学研基地及实习基地。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成为省级示范中心。数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与法国欧洲理工大学实行合作办学。2008年成功申报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硕士点。
信息工程系(1998~2004)
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动化系成立以来近20年历程中,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科研水平、创新能力都具备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的基础,适逢我国高等学校普遍扩招时期。为此自动化系经充分调研、论证,于2000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4年成立通信工程专业并于同年招生。2000年自动化系更名为信息工程系。
2009年扩招后,计算机专业招生120人、自动化专业招生120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招生60人、通信工程招生30人。自此,信息工程系招生人数是工科系中招生最多的系之一。
信息系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德、 诚信、 自强、卓越”为系训,以“特色鲜明、 质量监控、因材施教”为主要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系(1992~1998)
深化改革,谋求发展。改革开放进入90年代正是我国各行业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快速期。我校自动化系正是在这改革大潮推动下,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抓住机遇适度发展。199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同年招收专科生。计算机专业的建立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及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我校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创办计算机专业历程中,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自动化系抓住不同历史阶段的机遇,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培养人才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996年计算机专业开始招本科生。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数量达800多台。
自动化系(1986~1992)
艰苦创业,张帆起航。1986年自动化专业由机械系分离,成立信息系,由此改变了轻工学院没有电专业的历史。经过7年建设,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队伍、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基本满足自动化本科生教学需要,毕业生就业绝大多数从事电专业行业,很多毕业生已取得很好的成就和事业,成为企业老总或总经理、私企老板、政府官员。在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量企业管理人才,学校党委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决定成立企业管理专业,由自动化系负责筹建。自动化系领导积极筹备和调研调入部分企业管理教师、送年轻教师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于1986年正式成立企业管理专业并与同年招生。同时企业管理专业还为各企业开办企业管理大专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业于1992年由自动化剥离,成立经济贸易系。
自动化(1979~1986)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1979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热潮,为此我校党委决定设立自动化专业并于1979年开始招生。
自动化专业建立之初挂靠在机械工程系,教师队伍由原部分电工学教师和调入自动化教师以及从1978年毕业留校毕业生组成。留校毕业生经本校教师进修班学习,再经重点高校助教进修班培训充实到教师队伍。在1979至1986年间,实验室建设从零开始。利用原电工学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了自动化专业必需的交直流调速系统和仪器仪表,所有教师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板。先后建立了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变流技术实验室、交直流调速实验室。1980年学校投资近50万元建立了大型的131机房。实验室的建设基本满足了79级自动化学生的教学需要。首届毕业生于1983年顺利毕业。1979~1986年间,每年招收学生30人。
数理系(1998~2004)
学院的两段式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自1997年结束,原基础教育部中人文社科教学部、外语教学部、军体劳教学部及理科教学部中的基础化学教研室相继分离出去,由理科教学部中的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及物理实验室组建了数理系。承担全院数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
2002年,数理系为适应学院发展,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申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于2003年正式招生。建立了学院第一个理科专业,结束了数理基础学科没有专业的历史。
现代技术教学部(1998~2004)
开拓创新、迅猛发展。1999年原教学服务中心更名为现代技术教学部,明确了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职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2000年计算中心由现机械学院楼(实验黄楼)迁至现艺术学院楼(老教学楼)5楼西侧,建立了大连轻工业学院ATC认证培训中心,机房由3个扩建为8个,成立了校网络管理中心、开始了校园网建设;2001年入选省计算机基础教学理事单位,计算中心通过省教委评估,同年5月校园网开通、11月正式验收运行;分析中心由原三八广场校址迁入校本部生物楼,并于同年建立了大连轻工业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2002年根据校第五届教代会精神,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全校所有专业展开,国家教育部批准了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建立了大连轻工业学院VUE国际考试认证中心,2003年申办获批了辽宁省首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立了三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体系。这一时期,先后开发建设了校内外新闻、邮件系统、FTP、视频点播、轻院BBS等网上资源与应用系统,完成了跨金州和校本部两个校区26个建筑近1万信息点的铺设开通工作。
基础教育部(1993~1997)
基础教育部成立于1993年,下设理科教学部、人文社科教学部、外语教学部、军体劳教学部、班导师工作部和办公室。承担全院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思政、体育等公共基础课。
基础教育部成立后,积极推行学院的两段式教育改革,两段式的基本模式是将大学四年分为一、二年级基础教育段和三、四年级专业教育段。基础段学生不分专业,统一由基础教育部负责管理,突出以育人为中心,实行班导师制。培养目标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教育,着重培养和强化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懂物理、明事理”,学会做人,打好成才基础。在教育思想上,坚持教书与育人一体化。同时,实行了教师双重聘任制,即每位教师除担任第一课堂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班导师、第二课堂等其它育人工作,形成教书育人融为一体的有效机制。